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马帅莎 郭超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6日在酒泉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实现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6个月。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这次任务将达到目前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在轨驻留水平。
庞之浩表示,此次任务要深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保障技术,针对空间站的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的影响,要再次用6个月时间来验证飞船表现,要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工作经验、生理心理变化。
庞之浩说,此次在轨驻留时间长达6个月,将达到目前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驻留的水平。大量研究表明6个月是既保证航天员身体情况,又保证经费比较节省的最佳时间。延长驻留时间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会比3个月更大。
针对航天员由于长期失重出现的骨质脱钙和肌肉萎缩现象,庞之浩表示,目前有几项对策,最重要的是加强锻炼,“(神舟十三号乘组)比神舟十二号乘组要锻炼得更多,可能一天得锻炼两个小时以上。”
他指出,锻炼可以用“企鹅服”和负压筒,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体液都往上走,所以脸都比较大,用负压筒(可以)让体液往下走;还可以吃特殊药,不仅有西药,还有中药。另外要补充水源、加强营养,上天前要进行相关训练。
“这次航天员在轨时间长了一倍,可以完成更多科研任务和需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任务。”庞之浩说,核心舱上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室,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已经进行组装调试和测试实验柜,这次航天员可以直接开展实验。
谈及科学实验效益,庞之浩以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为例介绍称,在地面进行冶炼,一般都要有容器装熔体,高温情况下,容器会对熔体引入杂质,这个实验柜让熔体悬浮,进行无容器实验,从而规避这个问题,并利用激光升高温度,开展新型实验提纯,冶炼出非常纯净的材料再进行材料研究,这些可能对地面有直接用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