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窗

当前位置: 青海之窗 都市资讯 地方新闻 正文

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 现已90高龄 在苏州安度晚年

时 间:2019-04-24 19:22:15 来 源:本站整理

  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 现已90高龄,在苏州安度晚年


  颜红英晚年的照片和《我送亲人过大江》摄影作品。照片中的“大辫子姑娘”就是颜红英。宗志鹏 摄


颜红英在给记者讲《我送亲人过大江》宗志鹏 摄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和轰鸣的炮火,一手握橹把,一手扯橹绳,一条粗黑的大辫子齐腰垂下,一弯纤秀而挺拔的弧线,这背影被永远定格在《我送亲人过大江》摄影作品中,刊发于当年的《新华日报》上,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扬中渡江文化园等博物馆收藏,被选为《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丛书封面。照片里的女主人公叫颜红英,那一年,她19岁。  中国江苏网 张珺

  忆当年

  千帆竞发烽火沧桑

  颜家父女仨划桨送24名战士过大江

  “浪很大,人很多,要过去……”今年90岁高龄的颜红英,一看到《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昏黄的眼睛突然闪现出坚定的光芒,手指着照片中的自己,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这些词。

  “庆祝南京解放70周年大型媒体寻访活动”的记者驱车来到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菀坪社区同芯村,在颜红英小儿子董红兵的家中,寻访到了这位年迈的幕后英雄。《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与颜红英的肖像照一起,被悬挂在进门正对着的客厅墙上。儿子与儿媳搀扶着颜红英从房间里走出来,眼前的她拄着拐杖,个子娇小、身材瘦弱,在布满皱纹的脸颊上,当年被弹片擦破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

  中风康复后的颜红英,听力下降得厉害,现已无法正常与人交流,但她的英雄事迹让太多人铭记。随着儿子董红兵的讲述,时间仿佛一下子回到70年前那个烽火沧桑的年代,渡江的情景逐渐在眼前展开。

  “母亲是宝应县广洋湖镇杨林沟村人,解放前全家以船运为生。1949年初,正值渡江战役前夕,从淮海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为了阻碍人民解放军渡江,抢砸沿江老百姓的船只,这令母亲很是看不惯。”因此,当看到解放军征调百姓船只渡江的告示后,颜红英背着家人,积极报名参加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

  “去打仗是会死人的!”颜红英父亲颜建发知道后十分着急,强烈反对女儿的决定。可拗不过半天,父亲就被长女的支前热情说服了,带着颜红英和二女儿颜根兄拆了船篷,在船头布置起一个机枪掩体,正式加入到渡江支前的大军中。为了保证顺利渡江,颜家的船和其它几十条运粮船一起,泊在扬中的北夹江上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训练。

  训练过程中,颜红英遭遇了人生中最危难的时刻。4月18日,颜红英驾驶满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船只在江都河口附近的夹江里进行渡江演习时,遭遇国民党军舰炮火袭击。一颗炮弹就在她的船边不远处爆炸了,弹片擦破她的脸颊,脸上因此留下了伤痕,耳膜也被震伤。但当时,颜红英凭借娴熟的驾船技术和勇敢无畏的心,镇定地将船只安全转移,保护了船上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4月21日晚,渡江战役打响。夜幕中,万炮齐发,长江对岸腾起一团团的火焰,解放大军坐船横渡长江。很快便突破了国民党在扬中地区设置的江防阵地,敌人望风而逃。4月22日下午五六点钟,长江北岸几百条船只整装待发,船上坐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每个人身上背着一个用洋铁桶改装的土制“浮水器”。颜红英一家驾驶渡船,父亲在船尾掌舵,她与妹妹两人则轮流摇橹。船上运载着两个班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随船队从江都中闸出发,途经三江营和扬中新坝地区的夹江,驶向长江南岸的丹徒县伏园乡渡口。

  “当时,我家的船上坐了24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南边的国民党军向我们打炮,声音那叫一个响!船上的一名战士问我:‘你怕不怕?’我说:‘不怕,怕什么!我要把你们送过江,解放全中国!”董红兵回忆起母亲的这番话,向记者复述时也是自豪感满满。

  渡江胜利后,颜红英姐妹与父亲一起参加了在扬州召开的庆功大会。会上,军政首长向他们颁发了渡江胜利纪念证和渡江支前二等功臣证书。颜建发把荣誉证书视如生命,一直珍藏于宝应老家。可惜天不遂人愿,1957年老家的一场大火也将这些证书烧为了灰烬。

  喜相逢

  “大辫子姑娘”你在哪?

  摄影记者与她50年后再相见

  全国解放后,1951年,21岁的颜红英嫁给了大她10岁的董培年,不久就随丈夫迁居当时的吴江县菀坪乡,膝下有7个子女。

  《我送亲人过大江》的摄影者是新华社记者邹健东,临老一直有个解不开的心结,期盼着找到照片中这位素不相识的“大辫子姑娘”,亲手把照片送给她,但是多次打听却始终杳无音讯。

  1999年4月27日,江苏卫视为庆祝南京解放50周年,播出了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当纪录片播放到第五集时,出现了节目总编导吴健宁为邹健东写的解说词:“照片上的两位姑娘,你们是否记得50年前的那个傍晚,你们以纤弱的身躯划着木船送走了黑暗,迎来了黎明。划船的小姑娘,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深情的画外音是对当年护送解放军过大江姑娘的呼唤。“这个‘小姑娘’是我妈妈,是我妈妈!”家住常熟唐市镇颜红英的女儿董小妹正巧在电视机前看到这期节目,当一张渡江老照片出现在荧屏上时,她手指着“大辫子姑娘”又惊又喜。深知母亲过往经历的董小妹,一边打电话托人通知她母亲,一边给江苏卫视写信,请求重播该片,让母亲也看看,以便进一步证实那照片上的姑娘是不是她的母亲颜红英。

  5月7日,颜红英和妹妹由其女儿董红英、董小妹陪同,去了南京。在电视台,当编导们将《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录像播放给她们看时,颜红英、颜根兄两位老人一同站起来,姐姐颜红英激动地指着划桨的姑娘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

  此时,相隔千里之外的邹健东老人也从有关部门得知,已找到了50年前他拍摄的那张《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中的长辫子小姑娘。1999年5月22日,颜红英和邹健东终于相见。

  谱新篇

  军民鱼水情深

  “大辫子姑娘”故事再续新篇章

  久久凝望着展柜里《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比划起了当年奋臂摇橹的动作……近日,颜红英在儿子董红兵和女儿董小妹的陪同下,来到泰州的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展厅。董红兵告诉记者:“母亲虽然与人对话交流困难,但是看到那张照片还是会很振奋。”

  作为渡江战役的功臣,颜红英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吴江同芯村。“母亲性格很要强,就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从来没有向村里提过任何要求!”董红兵说,早前,母亲积极响应吴江区政府开垦太湖滩涂的号召,是第一批主动从比较安稳的村落迁往菀坪乡农场村定居务农的。

  1999年的夏天,吴江遭遇特大洪灾,颜红英心里牵挂着抗洪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在儿子董红兵的搀扶下,颜红英来到防洪大堤,当她看到兵娃娃们磨破皮肤的肩膀时,眼里闪着泪花,走上前去为几名扛着草包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轻轻擦去了脸上的汗水,并拿出了事先准备的20多条新毛巾,一一递到官兵们手里。

  “母亲的这些举动,我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应该继承好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董红兵自豪地介绍起自己的外甥,即姐姐董小妹的儿子。“也许是受到母亲英雄事迹的感染,我的外甥也很是争气,光荣加入人民解放军队伍,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优秀标兵称号。”

  国家永远不会忘记功臣。“我送亲人过大江”被广泛传播后,当地政府经常组织慰问,社会各界也多次来看望颜红英,同村的邻居都会亲切地叫她“渡江奶奶”。之后,颜红英全家搬进了当地政府分配给她的新居,安度晚年。

  1999年7月6日,颜红英应邀赴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八一”晚会。当晚会进入到第三篇章时,《我送亲人过大江》巨幅照片被推到台中央,主持人深情讲述了照片的故事。著名歌唱家蔡国庆、张迈扶着颜红英、邹健东走上台,唱着特地为这个故事谱写的歌曲《背影》,台下掌声雷鸣。

  2014年9月25日,扬中渡江文化园免费向游客开放,渡江战役期间“大辫子小姑娘摆渡送解放军渡江”的历史画面被塑成一座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为主题的大型雕塑,成为扬中一个闪亮的“红色地标”。

  2019年4月4日,颜红英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泰州高港区,走访海军诞生、渡江战役等革命遗址,与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史保东、许维,以及革命烈士叶明章之子叶桂生一起重温渡江风云,共话峥嵘岁月。

  70年前,在奔流不息的江面上,多少默默无名的人民群众划着船送解放军战士渡江,共谱出同舟共济、军民同心、解放江南的壮丽凯歌,“大辫子姑娘”颜红英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如今,枪炮声、厮杀声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在渡江战役中发生的一段段历史佳话让人铭记于心,渡江精神永存于世,军民“鱼水情”将在新时代续写出新的篇章。

  宗志鹏 摄

【复制网址】 【打印】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