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3月29日电 题:环城墙绕山林滨长江 南京“绿道”串起江南最美四季
中新网记者申冉
春有繁花似锦、夏有江畔水韵、秋有枫红黛粉、冬有青松映古寺……环绕着江苏南京城区内外的863公里“绿道”,仿佛一条绿色项链,串起古城处处如珠美景,引导人们感受江南如画的四季美景。
3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到2018年年底,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会上,南京的绿道建设规划作为范例进行分享。
据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介绍,“自2013年以来,根据《南京市绿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照‘一道一方案一特色’的精细化标准,南京已陆续建成滨江风光带绿道、环紫金山绿道、明城墙沿线绿道等863公里绿道。”
宜人
在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环明城墙前湖绿道上,一位正在慢跑的老人朱先生停下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自己爬了近七十年的紫金山,过去最喜欢走野道,“所谓‘野道’,就是登山人趟出来的泥泞小路,往往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野道虽好,却也成了当地管理者的心病,据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统计,每年进入紫金山登山游览的市民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多年来踩踏出百余条“野道”,不仅破坏了山林的土壤和植被生态,也造成了不少安全事故。
作为南京绿道的主规划师之一、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成玉宁告诉记者,自己在南京几条有名的“野道”上反复走过了几遍,“野道的形成自有其原因。交通方便、风景独有,是民间智慧的集合。让‘野道’变‘公道’,比规划师在书房里‘纸上谈兵’更人性化。”
据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朱海琦介绍,在南京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园林部门充分尊重民意,“以环紫金山绿道为例,目前建成的总长度29.9公里。经过前期的多次勘探后,决定在风景优美的区域,利用一些登山者爬山踩出的小路和已经废弃不用的老旧道路建设绿道,为市民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以适宜南方潮湿气候的透水混凝土材料替代原有的泥道,适当增添休息座椅、垃圾桶和驿站咖啡馆,保存原有山林植被和高大林木。”朱海琦告诉记者,另一方面,绿道全线则设置了出入口12个,主要出入口均连接地铁站点或城市交通道路,辅入口均连接居民区,“真正把‘民心’工程真正做到民众的心坎上。”
宜城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有着自己独特的山水城林和名胜古迹,精心规划的城市绿道成了一条绿链,串起了城市的各处景点,带领着人们感受如画的江南四季美景。
在南京江心洲的滨江风光带,自南向北绵延12公里的森林级别绿道,一边是长江中下游舒缓宽阔的江面,一边是1.5万株杆径超过10厘米的大型乔木林,到了秋季,粉黛乱子草花开成粉色的花海,络绎不绝前来观赏的市民游客每天能达到数万人。
这条滨江绿道不仅成了当地民众喜爱的散步道,也受到了专业认可,2018年连获三项国际园林景观大奖。“充分保留原有的林地、湿地资源,在低干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和国际水准的植物造景手法,打造永续的沿江生态,是获奖的主要原因。”中新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景观师余晓琨告诉记者。
沿着南京650余岁的明城墙,该市建设了长达23.6公里的明城墙外侧绿道和14.3公里的明城墙内侧绿道,这条基本完整的绿道环,成为民众感受古都最舒适的方式。
比如,前湖绿道旁的城墙是明城墙的北界墙,城墙内是大文人王安石的故居半山园,城墙外是金陵名胜前湖,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燕雀湖;而解放门旁的绿道,则重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鸡鸣寺和楼台烟雨中的玄武湖。
“沿明城墙绿道非常‘南京’,可谓处处都是历史痕迹。”成玉宁认为,“南京的绿道让我们看到了古都的历史之美、长江风光带的自然之美和都市的现代之美。通过绿道这种方式,让人们得以暂离高速运转的城市、车水马龙的交通,以‘步行’速度感受城市的另外一面;也成为城市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助推力量之一。 ”
邢正军表示,今年,南京将继续挖潜滨江、滨河、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景点,特别是围绕城市山体、公园景区、河道岸线、明城墙沿线等重点区域,再建299公里绿道,将这张绿色的“幸福生态网”织得更美、更密。(完)